撰稿: 何應瑞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主任
媒體同步報導
華人健康網: https://www.top1health.com/Article/31/90081
好醫師新聞網: 老藥新用 克拉微酸合併丙戊酸治癲癇: https://www.5678news.com/news_details.php?n=202209290918529108
日前台北市立動物園的大貓熊「團團」癲癇發作,引起民眾關心。癲癇是一種腦部神經異常放電的疾病,只要有大腦的動物(包含貓狗等)都可能會罹患癲癇疾病。
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何應瑞教授投入癲癇研究多年,近期有突破性進展
- 何教授指出: 腦部神經傳送的電訊號,可以簡略分為興奮性與抑制性
若興奮性太高或抑制性不足,都會造成神經過度興奮出現異常放電,甚至引起癲癇發作。發作時的症狀非常多樣化,取決於出現異常的腦區位置,若全腦都出現異常放電(稱為全面發作generalized seizure),症狀通常是全身與四肢的肌肉一陣一陣的攣縮,就像在新聞影片中看到「團團」發作的樣子,這時候患者通常會喪失意識,不省人事。
心理系的教授為甚麼會研究癲癇?
何教授說:「我本來是專注研究巴金森氏症及失智症,但是有一年實驗室來了一位患有癲癇的女性研究生,我向這位研究生提議由她來執行癲癇研究。我認為由患者親自參與研究是最貼切的安排,但是她千萬個不願意與“癲癇”扯上邊。這讓我了解到罹患癲癇的患者身心都受到嚴重的衝擊,因此我決定自己跳下來開發更好的抗癲癇藥物。」經過許多年的投入,發現一項已經在市面上使用多年的老藥「克拉微酸」(clavulanic acid)可以抑制神經異常放電、防止癲癇發作、緩解神經損傷,更可以促進神經新生,修復受損的神經;實驗上也發現經過治療的癲癇大鼠,不僅提升辨識能力,記憶功能也會恢復了。
在所有的神經疾病當中,癲癇的盛行率(約千分之3-15)略低於中風與阿茲海默氏症,排名第三。但是中風、腦瘤或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、代謝異常、藥物中毒甚至嚴重發燒也都可能引起癲癇發作。全球估計約有5- 6千萬名癲癇患者,其中約有1/3的患者可以經由現有的藥物妥善治療而痊癒;約有1/3的患者,妥善用藥可以防止癲癇發作,但是無法停藥;另有1/3的患者服用目前市面上的藥物也無法妥善控制病情。
已經獲得多國專利,可望為癲癇帶來更好的治療
癲癇發作就像汽車暴衝,暴衝的時候強踩剎車是沒有用。何教授說他研發的治療藥物是「降油門緩剎車」雙管齊下,不僅降低神經的興奮性還同時提高抑制性,還可以修復受損的神經,並提升認知功能。期待這項藥物不僅可以改善癲癇患者的症狀,也可以讓「團團」快點恢復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