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pping Cart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巴金森氏症新藥治療發明人何應瑞博士介紹

#巴金森氏症(也稱為: #巴金森氏病、#巴金森症、#巴金森病、#帕金森氏症、#帕金森症、#帕金森病、#巴病或#帕病)
  • 中山醫學大學 心理學系 教授/兼主任
  • 台灣大學醫學院 生理學 博士
  •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, Marburg University, Germany
  • 中山醫學大學 學務長
  • 中國生理學會 理事
  • 台灣神經調節學會 理事
  • 瑞金抗齡照護研究教育基金會董事
  •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附設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委員
  •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  醫學研究部 顧問 
Line Album 202314 230104 0

發明「巴金森氏症神經新生療法」緣由

巴金森氏症是盛行率相當高的疾病,而且其中很有高比例的患者會合併出現失智症,然而臨床上卻沒有藥物可以治療此疾病,何應瑞教授秉持科學家的精神,於2006年開始投入相關研究;沒想到不久後,他的母親因肌肉僵硬運動困難,被診斷為罹患巴金森氏症,加速了何博士更急切進行研究的心情。儘管研究方面屢屢突破,從中藥、西藥到新藥不斷嘗試,在動物實驗發現,過去用於治療腦膜炎、肺炎、淋病的抗生素「頭孢曲松」,可以修補巴金森氏症腦部受損的多巴胺細胞、抑制大腦的神經退化與神經發炎,並且防止海馬迴錐狀神經退化所造成的失智現象;但是何母病程惡化快速,在研究尚未成功前就合併出現失智症,不久後,更退化到只能坐輪椅甚至全身癱瘓。在何博士證實巴金森氏症神經新生療法的2016年,於家人極度不捨中,何母不敵病魔過世。

何教授感慨地說:「我在醫藥研究上雖屢有突破,卻趕不上疾病惡化的速度」。

何博士親自目睹巴金森氏症對母親的摧殘,身為家屬,真的是很難過也很無助;患者對自己生病的情緒與家屬照顧的心理壓力,他都切身體會、感受過,儘管最親愛的母親已經過世,他還是孜孜不倦地投入醫藥研究,期許盡快研發成功,讓所有的患者都能獲得新的治療,維持健康擁有更好的希望與生活品質。

何應瑞博士成立治療巴金森氏症臨床試驗團隊

臨床試驗研發團隊 收案中心

執行頭孢曲松治療巴金森氏症的二期臨床試驗。

這項試驗是要測試藥物治療併發認知功能退化的巴金森氏症(稱為巴金森氏症失智;Parkinson’s disease dementia; PDD)之效果。

臨床試驗的受試者,需要要經過非常多的檢查與篩檢,必須符合試驗之所有的收納與排除條件,條件完全吻合者,才可以參加臨床試驗。

若有意願參加這項臨床試驗,可以就近掛號下列醫院(神經內科)的主治醫師,直接向醫師表達有意願參加臨床試驗,醫師會為患者進行必要的檢查,若條件符合,就可以參加試驗。

帕金森氏症臨床試驗中心與主治醫師

臺大醫院: 吳瑞美、戴春暉、郭明哲、范恬心、林汝甄

台北榮總: 蔣漢琳、陳俊宇、劉祐岑

中國醫藥大學: 蔡崇豪、呂明桂、楊玉婉、黃匯淳、蔡昇達、敖瑀

彰化基督教醫院: 巫錫霖、莊介森、陳彥中

高雄長庚: 林祖功、張永義、陳盈發

臨床試驗研發團隊 核心成員

巴金森氏症神經新生療法的優勢 

以頭孢曲松治療巴金森氏症,可以防止神經退化、抑制神經發炎,促進神經新生,改善運動能力,提升認知功能。 藥物安全性高。

Image 18
獲得多國專利

成立公益基金會推廣帕金森氏症疾病知識,造福患者與家屬

由於新藥研發需要很長的時間,但是患者疾病惡化的速動太快,因此和博士與友人共同成立基金會<財團法人 RBI 瑞金抗齡照護研究教育基金會>,以推動公益衛教活動,結合政府、學術機構與公益團體的資源,宣導疾病知識、傳授照護技巧、公布最新研究成果,使民眾知悉並重視神經退化性疾病所造成的身體與心智障礙,進而學會日常照護方法、調適照顧者的壓力,並善用社會支持資源,以維護身心健康,減少醫藥支出。

<財團法人 RBI 瑞金抗齡照護研究教育基金會> 於2016年成立,推動人類抗齡照護之學術研究及教育為目的,促進人類生理、心理及社會都處於一種美好安寧的健康狀態為宗旨,鼓勵並推廣抗齡醫學(包括失智症、抗衰老及醫美等)及長期照護研究發展、強化學術交流及培育專業人才。

成立基金會網頁http://www.rf198.com,提供巴金森氏症及失智症研究、BrainX 失智症療法及照護、Anti-aging 抗衰老研究、幹細胞研究等最新消息,期許將科技資訊免費平等流通,讓所有人皆能關注相關議題。

R基金會展望

Image 19

一、推動及獎勵抗齡醫學之研究及教育。

二、推動及獎勵生理及心理等有關抗齡之相關研究及教育。

三、辦理國內外抗齡醫學學術交流及研討會議,掌握國際醫學研究新知,促進國際接軌,提升國內研發能力。

四、其他符合本會設立宗旨之相關公益性研究、教育及宣導等各項事務。

巴金森氏症神經新生療法需要大眾支持

使用頭孢曲松進行巴金森氏症神經新生療法,需要先完成臨床試驗,以申請藥物許可執照,但是所需要的研究經費龐大,需要大眾協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