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名:小宇
夢遊的奇妙經驗
我小時候有一次夢遊,當時家人發現我半夜起床,走到客廳,甚至開始翻找抽屜,像是在尋找什麼東西。最奇怪的是,我的眼睛是睜開的,卻完全沒有反應,家人叫我也沒有回應。過了一會兒,我又自己走回房間躺下,隔天醒來卻完全不記得這件事。
家人不止一次看到我夢遊。有一次,我媽媽半夜聽到廚房有聲音,走過去一看,竟然發現我站在冰箱前面,把冰箱門打開,然後發呆地盯著裡面的食物。她和我對話,但我完全沒有反應,只是愣愣地關上冰箱門,又慢慢走回房間。這讓家人開始擔心,怕我哪天夢遊時發生危險,例如走出家門或者跌倒。後來,他們開始留意我的睡眠狀況,確保房門鎖好,甚至有時會錄下影片給我看,證明我真的夢遊過。
夢遊(Sleepwalking)是一種與睡眠有關的行為障礙,通常發生在深度睡眠(NREM 睡眠)階段。此時,大腦的部分區域仍在沉睡,但控制運動的部分已經「醒來」,導致人可以在無意識狀態下行動。夢遊常見於兒童,可能與睡眠剝奪、壓力或遺傳因素有關。
睡眠斷片的奇妙現象
有時候,我會有一種奇怪的經驗:明明只是閉上眼睛休息一下,卻感覺時間一瞬間就過去了,甚至忘記自己剛剛做了什麼。這種現象常發生在極度疲勞時,當大腦無法支撐清醒狀態,會短暫進入「微睡眠」(Microsleep)。
微睡眠是大腦在極度疲憊時的自動保護機制,通常發生在幾秒鐘內,導致人短暫失去意識。有時候,我在課堂上也會經歷這種狀態,當老師點名時,我才驚覺自己剛剛「恍神」了。
最誇張的一次是,我熬夜寫報告,當時已經凌晨三點,我告訴自己「再撐一下就好了」,結果下一秒我睜開眼睛,發現已經早上七點,電腦螢幕還停留在同一行文字上,完全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睡著的。這種斷片式的睡眠有時候也發生在搭車時,尤其是很累的時候,我可能只是眨了個眼睛,下一秒車子已經到站了,感覺時間直接跳過了一段。
科學研究發現,當人長時間睡眠不足時,大腦會強迫自己進入「短暫休眠」,有時候甚至只是一秒鐘。這在駕駛時特別危險,因為即使只是短短幾秒鐘,足以讓一輛車偏離車道,造成嚴重意外。所以,當我意識到自己開始頻繁「恍神」或「斷片」時,通常就是大腦在提醒我該休息了。

清醒夢的奇特體驗
有些時候,我會在夢裡意識到自己正在做夢,甚至能夠控制夢境的內容。這種現象被稱為「清醒夢」(Lucid Dreaming)。我最初對這種現象感到驚訝,因為在夢境中,我竟然能夠決定自己的行動,甚至改變夢的發展。
有一次,我在夢中發現自己正在一座奇幻的城市裡,我突然意識到這不是現實,於是嘗試改變環境。我讓自己飛上天空,然後創造出一條會發光的道路。這種體驗讓我感到非常震撼,因為即使知道這是夢境,我仍然能夠感受到飛行時的風壓和興奮感。
在清醒夢中,某些區域仍然保持活躍,使我們能夠辨識夢境並進行一定程度的控制。這種現象不僅令人著迷,還可能在治療惡夢或增強創造力方面具有潛在的應用。
清醒夢的經歷讓我開始對夢境的本質感到好奇,甚至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誘發這種現象,例如記錄夢境、在清醒時進行現實檢查等。雖然不是每次都能成功,但當我再次體驗到清醒夢時,仍然會覺得這是一場奇妙的冒險。

壓力下的大腦空白
考試前夕,我曾經歷過一種奇特的現象:我明明很努力讀書,但到了考場,卻發現自己無法回憶剛剛才複習過的內容。我腦中一片空白,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讀過那些題目。
這種現象與壓力有關,當壓力過大時,腦中的「杏仁核」(Amygdala)會變得過度活躍,影響「海馬迴」(Hippocampus)負責記憶的功能。長期壓力會影響大腦的可塑性,使學習與記憶變得更加困難。因此,適當的休息與放鬆對於記憶保持至關重要。
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高中大考,那天早上我還記得自己在重點整理裡畫的筆記,但一進考場,當我看到題目時,腦袋瞬間變成一片空白。我明明知道自己讀過,但無論怎麼回想,答案就是出不來。這種感覺就像是在電腦上按「搜尋」,結果卻顯示「找不到資料」。直到考試結束後,我走出考場,腦中的記憶才像洪水一樣湧回來,這讓我既懊惱又無奈。 當人處於極度焦慮的情況時,大腦會分泌大量的皮質醇(Cortisol),這種壓力賀爾蒙會影響大腦的記憶檢索功能,讓我們無法正常發揮。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越緊張,表現反而越差,而平時不怎麼緊張的人,成績往往比較穩定。